
可令人难以想象的是,单单在2022年一年,我们国家一共就从国外进口了15.79亿吨轴承,花费高达26.93亿美元。
这究竟是怎么回事,难道我泱泱制造业大国居然无法自主生产轴承吗?这小小的轴承究竟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竟然这么难制造?
轴承到底是什么
轴承是一种机械装置中的关键部件,一般用于减少摩擦、支撑旋转或直线运动,确保机械装置的稳定运行。

轴承由内、外环套、滚动体和保持器组成,每个组件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。
首先,内、外环套是轴承的基本骨架,它们承受着运动部件的载荷并支撑其运动。这些套圈通常由高强度的合金钢或特种钢材料制成,以确保足够的强度和刚度。
在设计过程中,套圈的精度和表面质量对轴承的性能至关重要。
其次,滚动体是轴承中的核心部件。常见的滚动体形状有球体和滚子。球轴承通常用于中小型装置,而滚子轴承适用于大型负载和高速度的应用。

滚动体的作用是在内、外环套之间滚动,减轻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带来的能量损耗。滚动体通常由优质钢材制成,并经过精密的热处理和磨削加工,以确保其尺寸和形状的高精度。
保持器是轴承中的固定元件,用于保持滚动体在正确位置上运动,并避免它们相互碰撞和摩擦。
常见的保持器设计由钢带、塑料材料或铸铁制成。保持器的形状和结构设计取决于轴承的类型和应用场景。
除了这些基本组件,润滑和密封也是轴承的关键考虑因素。

轴承需要正确的润滑剂来减少摩擦和磨损,延长其寿命和稳定性。通常使用润滑脂或润滑油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。
此外,轴承还需要有效的密封系统,以防止灰尘、污染物和液体进入轴承内部,保障其正常运行。
别看轴承的体积很小,看起来不起眼。但就是这么一个小东西,在现实生活中却有着极其重大的作用。
轴承极其广泛的应用
从轴承的构成上来看,它的作用主要是在于减少摩擦力、支撑和定位运动部件、传递负荷和提高效率与使用寿命上。

轴承采用滚动摩擦而不是滑动摩擦,大大降低了运动部件之间的摩擦力。这种设计减少了能量损耗和热量产生,提高了机械装置的效率和运行平稳性。
同时,轴承还能够稳定地定位机械装置中的旋转或直线运动部件,有效地防止部件的偏移或晃动,并确保运动部件沿正确的方向运行。
除此之外,通过减少摩擦、提供支撑和传递负荷等方式,轴承可以提高机械装置的效率和寿命。减少摩擦力和能量损耗,延长了机械部件的使用寿命,从而降低了维护成本。
目前来说,因为特性十分突出,轴承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用途极其广泛。

在汽车行业,轴承广泛应用于发动机、传动系统、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等部位,为汽车的正常运行提供支持和稳定性。
工业机械上,轴承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人、印刷机、食品加工设备等各类机械设备,为它们的运行提供了支持。
能源应用上,轴承应用于风力发电、太阳能光伏和火力发电等能源装置,以应对高负荷和高速旋转的要求。

轴承还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车辆、车轮和导轨上,确保交通运输的安全和高效。
既然轴承如此之重要,我们国家在轴承制造上的发展如何呢?为什么身为制造大国的我国,还需要在轴承上依赖对外进口呢?
中国的轴承制造发展
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,我国在轴承制造业的起步较晚。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,我国开始引进轴承生产线和设备,并且与西方国家进行技术合作。

在这一过程中,我国虽然还未完全掌握自主制造轴承的技术,但积累了许多经验,为后期自主制造轴承奠定了基础。
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,中国轴承制造业开始注重技术创新和提高,投资研究和开发自主技术。大量引进先进设备,并根据国内市场需求进行改良和创新。
这一阶段,中国轴承制造业经历了技术提升和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,走向自主创新的道路。
一直到新世纪之初,我国在轴承制造上初露峥嵘。这一时期,中国的制造业实现了腾飞,不仅国内市场繁荣,产品还同时走向了国外,抢占了世界市场的大量份额。

在制造业发展浪潮的带领下,大量的高品质、高性能轴承产品进入海内外市场,得到了广泛认可。
从2010年开始,我国的轴承制造业在经历了长达三十年的厚积薄发之后,逐渐崛起并成为全球领军者。
通过技术创新、质量控制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,我国的轴承制造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。中国轴承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着重要地位,还远销全球。
根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数据,2019年中国轴承行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,出口额接近200亿美元。

并且我国的轴承产品对外出口到了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,包括美国、欧洲和东南亚等地在内,都是我国的主要市场。
不难看出,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,在40余年的时间里,我国的轴承制造也从无到有,已经在产量上冠绝世界。
可既然如此,为什么中国每年还要向外国大量进口轴承呢?

这是因为,我国的轴承制造业虽然产量领先于世界,但国产的轴承在品质和精细程度上,与发达国家的产品之间,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。
这也就意味着,在高端制造业中,我国制造的产品还需要依赖国外进口的轴承。
那么国产的轴承和进口轴承之间究竟有多大的差距,这样的差距又是否能被弥补呢?
国产VS进口
通常来说,进口的轴承一般由发达国家生产。这些国家在技术研发、先进科学和制造工艺方面水平更加先进。

相比之下我国则由于发展起步较晚,技术积累不足。因而,在高速、低噪声和高精度轴承等领域,国产轴承在设计和制造上相对滞后。
并且,由于加工技术先进,进口轴承通常使用特种钢、陶瓷和纤维等新型材料。我国的轴承则一般使用碳钢和铬钢这类传统材料。这无疑是使得国产轴承在一些特殊应用领域的性能受限。

除此之外,西方发达国家因为拥有更加先进的设备和技术,在制造工艺上也领先于我们国家。相比之下,国产轴承在制造工艺方面仍需进一步改进,特别是在工艺控制和精度加工方面。
不难看出,我国如今在高端轴承的制造上,距离西方国家还存在着很明显的差距。这种差距是我们必须重视的。
毕竟高端轴承长期依赖西方国家不是长久之计,而且这种关键技术受制于他人,保不齐哪一天在高端轴承上,我国又会遭遇芯片“卡脖子”相同的困境。

因此,我们国家必须高度重视自主研制高端轴承,培养相关人才。
当下,我国在轴承制造产量上,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傲视群雄。相信未来随着中国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,高端轴承制造上的难题迟早会被攻克,我们国家也不会再受制于人!